当中国居民正在争相跨境“海淘”世界商品时,殊不知,中国商品在世界外籍人士眼中,也有着脍炙人口的独特魅力。
周黑鸭、良品铺子、老干妈、花露水、衣服鞋袜……武汉青山区有家做出口跨境电商的“逆向海淘”平台,一年平台GMV(网站成交金额)达8-10亿,海外用户活跃量达200多万人,向用户发送的商品品类(SKU)超过300万种。
这家名为跨海侠(武汉)科技有限公司是如何做到的?在跨境电商风口下,它怎么运用中国商品和跨境服务来征服世界人的“胃口”?
近期,我们走进跨海侠(武汉)科技有限公司,揭秘这家新锐跨境电商公司快速发展背后的“生意经”。
起步于为海外华人“解乡愁”
走进青山区5.5互联网产业园顶楼的跨海侠办公室,是一番忙碌不迭的景象。业务员忙着为客户在各个网站上下单,客服们忙着用中文英文轮流切换跟客户沟通,7*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正在平台上上演。
这是2017年底一个普通的周二上午,跨海侠公司业务人员每人日均接单量高达300次,几乎抵得上一般购物平台“双十一”期间的抢单量。
跨海侠科技集团副总裁兼武汉公司负责人刘黎君介绍说,目前公司的人均抢单量是去年的3倍,业务量领跑公司其他板块,在“逆向海淘”领域是NO1的位置。
跨海侠目前的行业领先业绩,起步于公司创始团队的一个具有超前性的创业视角。
2012年,创始人团队希望通过一种媒介,到世界舞台去“冲浪”,到国际市场去发展,然后最终选择了用中国商品作为媒介。公司创始人兼CEO贡海星,本着“创立一个伟大的世界级企业”的梦想,在深圳市创办点点淘科技有限公司,致力于为海外华人提供代购、仓储、集运、转运等第三方跨境电商综合性服务。这就是跨海侠的前身。
“找到海外华人作为第一个目标客户群体实属多次‘试错’之后的结果。”刘黎君回忆说,“我们相信中国商品在世界上一定有广大的受众群体,去海外市场砸流量、做推广之后,发现吸引过来的多是华人用户。”
正如乡音未改、故土难忘,在远离故土之后,海外华人们最惦记的还是家乡的食品和用具,而托亲朋好友代购则容易出现货品不一致、寄运时间长等问题,能提供专业的代购服务的平台就成为他们的切实需求。“出海”的点点淘就是凭借专业的服务、便捷的物流、良好的购物体验让他们一下子“爱不释手”。
落户青山 从小“代购”转型为规模化平台
虽然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人用户,但到2015年,创始人团队发现,国内“逆向海淘”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迅速涌现,仅靠为海外华人进行代购已经不能解决公司成长的问题。
贡海星等管理层决定,建立一个规模化的“逆向海淘”出口跨境电商平台,目标受众从单一的海外华人拓展至全球海外客户。这就意味着,从人员配备到平台系统更新都需要进行全新的优化。
正是转型之时,武汉市青山区区政府领导和科技厅领导“三顾茅庐”,前后多次带队前往深圳公司进行考察和洽谈。青山区领导对跨海侠公司发展的理解和支持,再综合考量了武汉区位优势、人才优势,贡海星和创始团队决定最后将公司总部、业务部和服务中心搬至武汉,实行深圳、武汉公司“双向驱动”。
搬迁不能说不冒险,刘黎君还记得,刚开始到青山区时,公司仅剩3个管理层,深圳的员工几乎都流失掉。她来武汉的第一件事,就是广招优质的员工,为公司跨越式转型发展储备力量。
借助武汉市2017年人才引进和保留的政策,通过协助大学生落户、申报学生公寓等方式,仅用一年多的时间,跨海侠武汉公司就突破百人规模,一半以上员工具备英语专八水平,海归、研究生、有经验的外贸人员及银行客服体系的专业人才纷纷加入。经过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培训,入职员工迅速掌握行业要求的电商服务、销售、技术开发等能力。
未来将打造跨境服务生态圈
面临跨境电商普遍存在的物流仓储问题,跨海侠在海外建立合作联盟,同当地的商团、企业、个体商户、华人等建立物流基地,以合作共建方式设置物流物理网点。商品出现质量问题,还有客服专员代客户与商家沟通协调和沟通解决。
在满足客户需求上,跨海侠集团不断进行系统研发,优化交互技术,突破电商平台有限的产品陈列局限,让用户能链接300万品类(SKU)的各类型商品。仅领先于行业的发明专利和技术专利,就多达几十项。
正因为服务和技术的流程化、优质化,跨海侠转型落地武汉后仅一年多时间,网站成交金额达数亿元,外籍人士客户达80多万,老客户留存率过半。
如今,跨海侠公司还在“奋力奔跑”。刘黎君说,目前平台已经上线网络游戏充值服务等虚拟服务,后期将接入更多的模块如针对B端的商户采购平台、针对网游爱好者的网游端口、服务于客户和商家的金融服务等,以中国商品为依托,将平台打造成一个跨境的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圈。
据悉,为满足跨海侠公司日渐增长的业务,青山区目前正规划为其打造一处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集散中心。